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在外國留學,我以前中學時代都是自己聯絡寄宿家庭安排假期,然後學校老師就會在早會問需不需要預定火車票,通告等都是自己先填好,父母被電郵通知同意。現在學生除了問寄宿家庭有沒有網絡之外,其他都不理。我以前都有寫一些去外國人家庭的注意事項,但對於Z世代的學生,如果不是在YouTube或者TikTok上的內容都不看⋯⋯

身為一位居住25年的老香港人,同時在英國教育打拼了20年,看到時代的變化。

我每年暑假都會親自和將會出國的學生見面,覺得是時間進化了,還是孩子和我們相比不夠成熟。我第一次正式出國留學是17歲,讀英國高中。還記得是自己申請學校。沒有用過中介;自己跟學校安排入學試,通知父母交學費,連回國機票都是自己預定。

這個時代的孩子可能資訊方便了,我覺得和我以前少了一份自信和自我規劃,我還記得我選擇大學時候,其實父母根本不知道我選了什麼,我簡單說了希望讀音樂而選擇了一間當年排名第一的大學,到後期他們才知道名字。現在的父母很多都請了一位大學顧問,為孩子規劃大學申請的課程。

不是YouTube的話我不知道

我以前中學時代都是自己聯絡寄宿家庭安排假期,然後學校老師就會在早會問需不需要預定火車票,通告等都是自己先填好,父母被電郵通知同意。現在學生除了問寄宿家庭有沒有網絡之外,其他都不理。我以前都有寫一些去外國人家庭的注意事項,但對於Z世代的學生,如果不是在YouTube或者TikTok上的內容都不看,我唯有親自錄影了一次寄宿家庭指南放在YouTube,圖文聲影加上真人動作發聲來告訴學生千萬不要玩手機,不要玩到凌晨2點因為「吃雞」而大聲尖叫。

WhatsApp可以嗎?

很久很久以前,我記得和學校的聯絡就是電話和電郵。電郵還剛開始流行,所以電話和手寫通告,尤其是每天3次的宿舍點名(roll call) 就是我們收到學校資訊的渠道。現在在早會上很多學生都是低頭看電話,沒有留意老師發言,所以開始有學校老師,透過群組例如WhatsApp群組來溝通。如果沒有群組,學生就會以「我沒有聽到」為由來逃避或者沒有做到要求。從我這個老年人看來,其實很可悲的,大家開始只有手機裡的世界。

我以前吃無味披薩,你現在吃老火靚湯

我以前的寄宿學校,到了晚餐時間都是非常簡單,簡單如一塊8人吃的披薩只有3塊辣香腸,其餘搶不到的人就只有番茄醬和芝士的披薩。我聽說現在學生對吃是非常講究,例如先研究學校附近有沒有珍珠奶茶店,這個是選擇學校因素之一。我也知道有一間寄宿學校因為中國學生覺得他們學校的膳食太難吃,決定親自教廚師炮製中國美食。逢星期三午餐就會出現老火靚湯。老外最愛的咕嚕肉「sweet and sour pork」變成福州荔枝肉。想起我以前的寄宿日子,只可以感概到中國原材料現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得到。

補習文化

還有一個就是補習文化也在英國慢慢滲透。英國近年開始流行補習,這個有分中小學補習。我家裡有一位幫忙做衛生的阿姨也是中國人。她在英國有一位讀小學的女兒。女兒4年級開始,她跟我說可以全日上班。我很好奇,問了情況。原來女兒跟她說,希望到比較好的中學,所以跟其他同學去附近一所補習社(tutor centre)上課。學費非常便宜,一小時才£5(約港幣47元/台幣196元)左右。我在英國,可能是在寄宿學校原因,身邊沒有人會安排補習,而是透過住校老師晚上或者放學時間問問題,強調是學生需要主動,而不是找補習老師跟你說課堂。而在中學階段都有補習,從英文補習到古代歷史、經典文學都有,學費也不便宜。

網絡就是king

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feature/hk-overseas-studies/193421: 【遊子遊學場】補習文化、老火靚湯已在英國流行——我和Z世代的距離